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二十章 四谛 (第3/4页)
过昭冥二字,自然提起警惕,虚与委蛇,时刻准备镇压二人。 释醒僧猜到贫僧的打算,提前拿出了一卷经书。 一卷先秦时期,由摩诃勒弃多从天竺带来的,鹿野苑札记。 其作者是一位姓名已经亡佚的最早僧伽成员,他在鹿野苑聆听佛祖演教,记下心得体会与心中困惑。” 佛祖三十五岁在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,经跏趺坐,觉悟成佛,此后收受弟子,传布教化。鹿野苑便是初次演教地点。 “贫僧有幸读过许多梵文经典,甚至包括虞初陈祎大师从那烂陀寺带回来的古禅典籍。因此能辨认出,那卷札记并非伪造。 至于上面的内容,则是佛祖亲自讲解的四谛。” 鉴泉说道:“佛陀因证悟世间一切生灭规则而成佛,但因万物生灭过于深奥难解,佛特意简化,以四谛来说明生死流转与解脱之道的【缘起】道理。 一为苦,二为集,三为灭,四为道。 苦谛,是人生之苦,如生老病死。因为有苦,所以无法解脱。” 集谛,是说众苦之因,能召集众苦之果,指出一切苦借因贪欲、嗔恨、愚痴三种本能。 灭谛,便是要像熄灭蜡烛一样,灭却贪、嗔、痴三毒,了除苦果,证得清净寂灭。 道谛,是彻底的悟道。不追求感官上的享受,或者通过自虐苦行寻求快乐。 而是发掘内心,寻求宁静。 一旦证得四谛,便能涅槃解脱,成为世间最快乐,最无拘无束之人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